1、“不是我不想說話,只是我不需要和別人說話。”——被誤解的內向者
內向的人很容易被誤解。它們通常如下所示:
沉默、孤僻、害羞、神秘
不喜歡和別人爭論和競爭,但要特別注意細節
行動慢,思考慢,表達意見不容易
說話聲音柔和,總是猜測對方的反應,調整自己的狀態
在心理學中,內向是指氣質的一種指向性。這樣的人說話、思考和情感往往指向內心。
在艾森克人格問卷中,典型的內向被描述為:安靜、冷漠、內省、喜歡獨處但不與人接觸。
他們很保守,除非是好朋友,否則總是和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。時刻列出計畫清單,確保事情按計畫進行,不衝動,日常生活規律嚴謹,遵守傳統倫理。
很少有主動進攻的行為,或多或少有些想法和情緒悲觀。我容易焦慮、緊張、易怒和抑鬱,導致睡眠不佳。
總之,內向者的具體表現與個人受教育程度、個人經歷、生活環境等諸多因素有關,基本屬於中醫氣虛體質。
性格外向者的性格和行為是什麼?
外向者的人格特徵與內向者完全相反。
長期以來,外向者的速度、競爭、勇敢等優勢一直是社會追求的主流價值觀。
為了促進社會的快速發展,創造出巨大的物質財富,外向者的各種行為、語言、情感和判斷,都能讓人和社會感受到進步的激情、改變世界的勇氣和魅力,囙此受到廣泛歡迎。
他們的成就也給內向的人帶來了巨大的壓力。有一段時間,內向者被認為是一種缺陷。他們謹慎而秘密地生活在以外向者為主的社會環境中。
2、內向型+外向型=兩種完全不同的能量獲取管道,每種管道都有自己的優勢
在這一點上,你可以看到,內向者和外向者在外在行為和思維方式方面是完全不同的。讓我們來談談日常生活中最明顯的個人社交生活。
人的社會交往本質上是一種積極的行為,是人與人之間基於自身動機和目的而進行的一系列的聯系和交流。
然而,根據瑞士心理學家榮格的理論,內向者總是傾向於從內心獲得能量,更喜歡獨立思考,在沉默中反思自己。囙此,他們更適合遠離外部社會,這更有利於他們探索一切,內心平和。
相反,外向者通過人際交往、參與或雙向互動獲得新的個人能量。
囙此,總的來說,你總能看到內向的人像小雞一樣安靜,年無變化。事實上,內心的她/他一直在靜態中轉化。
而外向的人總是如火如荼,來去如風,哪裡熱鬧就必然有她/他的身影,有時候吵鬧的人站不住脚。
正是這種充滿活力和活躍的個性以及深層次的社會互動,讓外向的人擁有源源不斷的活力。
留言列表